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9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 咸丰得钱失权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 12:38: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捉襟见肘难熬    早先的清朝统治者是马背上的一伙人,行军打仗还可以,财政管理却是一团糟,他们习惯了以前原始落后的方式:今天打到三头野猪,大伙平均分光吃了。建立王朝以后,在国家的财政体系上也依葫芦画瓢:每年来源于地丁钱粮的财政收入大约四千万两银子;用于官俸兵饷的财政支出,也需要大约四千万两银子。如果在和平年代还能应付,一旦遇到水灾、旱灾、蝗虫、瘟疫、战争等情况,财政就会出现危机。
    到了咸丰年间,财政拮据。为镇压太平军,国库里拿不出银子,就变卖皇家私产,将内务府存有的重两千多斤、值银数十万两的三口金钟熔化了,以供前线将士军饷,故宫、圆明园等处秘藏的许多围宝级文物也熔化为金银或铜料。熬到1853年9月,内务府终于向皂帝亮出了红灯:存银仅4.1万两,再也不能支付皇室以外的任何开支了。
    银子没有了,仗还要继续打,此时太平军已经定都南京,直接威胁到清朝的政权,咸丰皇帝搔着头皮,再也想不出什么高招。手下大臣纷纷提出各种建议,咸丰帝“病急乱投医”,不管什么建议他都采纳。
    大臣们的建议比较集中的有三条:一是官兵减俸减饷;二是大开捐例,卖官鬻爵;三是铸大钱、发银票、制宝钞。
    咸丰帝急需要银子,便来了个减价大拍卖,搞得官帽满天飞。起初买官帽子的人还比较多,花三千两白银,捐一个七品知县的顶戴,就能与县太爷平起平坐。如果再多花点银子,可以捐到六品五品,一次过足官瘾,自我感觉飘飘然。然而不久,买官者发现,大街小巷行走的全都是七品知县的官帽子,甚至知府、道员的顶戴也日渐增多,这种虚衔的“官”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
    自愿捐官的人越来越少,只好上门劝捐,劝不动的时候,就带几个兵油子去“劝说”。许多绅商惧怕官府的权势,只好认捐,用白花花的银子去换几张空头官衔的黄纸。
    尽管如此,也很难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没有钱,练不成兵,打不了仗,咸丰帝仍然大伤脑筋。
    救命稻草招祸
    没想到,这个难题有人帮助化解了。此人叫钱江,曾在广州参加抗英斗争,破坏了清ZF的和局计划,被充军新疆,后遇赦归,奔走于京城官僚门下。太平军攻占南京以后,钱江投靠时在江北大营的左副都御史雷以諴,充任幕僚,为之策划。
    钱江给雷以諴出了个主意:派官兵到各水陆要冲设立关卡,对通过的货物按其价值强行派捐,另对开店销售的商人,按销售额强行派捐。实际上,这两种商业税捐分别叫做“行厘”和“坐厘”,商人都已经缴纳过了,现在强行再缴纳一次,无疑是硬性摊派的恶税。但是钱江还有个办法:凡是缴纳了税捐的商人,可以得到一张黄色纸片的部照,凭据它可以捐得功名。商人们在提着大刀的兵丁面前无计可施,只好打掉了牙往肚里吞,“照章”缴纳厘金。
    雷以諴起初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半年之内竞收钱两万串,他兴奋不已,向皇帝报告说,这个方法既不扰民,又不累商,数月以来,商民无事。皇帝正在为银子问题头痛,见到这份奏折也没多想,提笔批道,知道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