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12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唐风宋韵中的雨境空灵 [复制链接]

Rank: 4

UID
90772
帖子
3237
主题
801
金币
3124
激情
130
积分
3448
注册时间
2005-7-11
最后登录
2018-3-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7 21:08: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昨夜下了一宿清雨,聆听着细雨轻抚着树上绿叶沙沙作响,今早便愈见青翠。走出门户,一望清天净地,微凉的风伴随着清新的雨意迎面吹来,霎时尽吐胸中郁闷,不由得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来。
    空灵的雨境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而春雨就更为诗人词人们所乐于吟咏。韩愈在<早春>中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小楼外的春雨,深巷中的杏花,已不知引起人们多少遐思,而小雨里的早春,烟柳中的皇都,则更加令人神往。
    说到春雨中的景致,杜牧的<江南春>则更是将春雨之美描绘到了极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只区区28个字,就将美丽的江南雨景呈现在人们面前。
    若说春雨是诗人词人们的最宠,而夏雨则也在文人们的笔下占在一席之地。如欧阳修在<临江仙>中写道:“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私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傍有堕钗横。”在这里,诗人把飘然而至、倏尔而逝的夏日雨景,刻划得十分细腻美丽。轻雷从柳外隐隐传来,疏雨从池中荷上听得,简直是梦一般的境界,使人神清意远。而与夏雨相关合的“小楼西角断虹明”的初晴光景,则更觉意趣横生。
    说到秋雨,人们自会想起柳永在<八声甘州>中生动洗炼又大气磅礴的描写:“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作者将他一腔流落异乡、伤别念远、思归故里而不可得的痛苦心情倾述于这萧瑟寂寥的秋雨之中!如今虽斯人已逝,但那场清秋暮雨将伴随着这千古名句永为后世传诵!
    诗词的美正在于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清新而又空灵的雨境不知包含了文人们多少的深厚情义!如果说王维在<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描写中倾尽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那么独处在巴山夜雨中,沉浸在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思念中的李商隐,感受则更为深刻!此时的李商隐尚不知妻子王氏已经仙逝,仍怀着设想来日重逢时谈心的欢悦写下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千古佳句。短短四句话,语浅情深,含蓄隽永。引人遐思,余味无穷。真不敢想象当李商隐归家之后,得知爱妻已经仙去时会何其悲伤!到那时,他又将与何人共话那场巴山夜雨呢?
  不知是不是雨加深了人们心中的哀伤,许多凄惋的诗词中都有雨的影子。脍炙人口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便道出了细雨纷纷、酒入愁肠的悲悼之情。
    而当雨洒进闺阁中时,就又平添了一段相思刻骨、缠绵悱恻的情思。秦观在<鹧鸪天>中写道:“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虽然此词出于一位男词人之手,但词中却塑造了一位深于情、专于情的女性形象。她独居幽闺,思念着远在千里关山之外的情人。轻打梨花的雨,不仅体现了凄清的晚春光景,也表现了女主人公自甘寂寞的高尚情怀。
    对雨的感情确实是因为心境的不同而不同。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的张志和,正是深感于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才写下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读来甚至可以想象到诗人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的情境。
    当年陆游住在西湖边上的一座小楼中,春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了一个不眠之夜。想必诗人当时是怀着对春天到来的喜悦而写下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而同样的情境到了惜花伤春的女词人李清照的笔下,雨却成了摧花的凶手。因此,她写道:“昨夜雨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而当赵明诚去世,偌大一个世间好像独剩李清照一人时,哀愁与思夫之苦使雨在她的眼里只是衰败与悲戚的象征。怎么也难忘记那首她用自己酸楚的泪凝结成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种凄惋苍凉的情怀也曾被另一位女子写得一字一泪、如泣如诉,她就是陆游之妻__唐婉。她的<钗头凤>写道:“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在唐婉的心中,黄昏是被雨送走的,花儿是被雨打落的。而在阴雨的衬托下,她的心中更装满了对陆游的一往情深和对封建礼教的愤恨之情。
    当然,在大多数诗人的笔下,雨还是清新明丽、空灵淡远的。比如欧阳修在<采桑子>中写道:“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描写了暮春西湖迷离的美。
    不过,最值称道的写雨之词还当属苏轼的<定风波>。据说那是一次苏轼与几位朋友出门,不巧正遇雨,同行人都很狼狈,而苏轼却不觉,并超然乐观的作歌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箫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通过这一蓑烟雨,体现了苏轼对待自然界风风雨雨的泰然处之,而作者豪迈开朗的个性和履险如夷的人生态度也尽现于这空灵的雨境之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