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10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 一张餐桌的名菜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4 18:45:2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北京后海的羊房胡同里,有一家特殊的菜馆,叫厉家菜馆。一家门脸不显眼的小院里,“厉家菜”的招牌挂在墙上,题字的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很小的一个地方,大概就能摆那么三四桌,一天就做这么三四桌菜,而且只做晚饭。到厉家菜馆,你不能点菜,也没有菜单,老板说做什么,你就吃什么。但是去那儿吃的人,经常是到中国来访的一些国家的元首,一些驻华的使节,名商巨贾,很多重要的大人物,如澳门赌王何鸿燊、比尔·盖茨、洛克菲勒、成龙都去那里吃过饭。

一张餐桌开始的奇迹

厉家菜馆的主人叫厉善麟。厉老今年86岁,是正宗的满族正白旗,祖父曾在清朝同治和光绪年间任内务府都统,官拜二品,管理皇家衣食住行。职责所在,久而久之,一些简单御膳的做法无意间被厉老的祖父记在了脑海里,晚年退休后闲来无事就追记下来,一本百年菜谱就流传了下来。

1984年国庆,厉善麟的二女儿厉莉报名参加了“国庆节宴会邀请赛”。两个小时内,厉莉一人做了14道菜,获得了冠军。此后,厉家的电话便响个不停,每天还会收到好几封信,都是怂恿厉莉开餐馆的。

19854月,厉家菜馆在自己家里开张了。只有11平方米,只能放一张桌子,每天只接待一档子客人。当时副食品供应还不宽裕,客人来了,点这点那,都拿不出来。所以后来索性不让点了,我做什么你就吃什么,反正饿不着你。客人要喝啤酒,没有;客人要餐巾,没有;要高脚杯,也没有。后来有客人自己带了20只酒杯,用完就留在店里了。小店没名,门脸极小,墙皮也剥落得厉害,大家只知道它在后海羊房胡同11号,可找半天也找不到,后来还是溥杰给写了一块招牌,一直用到现在。

厉家菜馆真正在外国人中传扬开,要得益于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伊文思。伊文思到厉家菜馆吃过饭后,说了一句话:“你的菜馆不用做广告,我在使馆区一说就都来了。”此后,外国人果然纷至沓来。羊房胡同11号的名声开始漂洋过海,厉家菜这3个字也开始出现在各国的报纸杂志上。此后,这个隐匿于小胡同里的厉家菜馆见识了越来越多的国家政要。

如今,尽管厉家菜已经名声在外,但小店的风格依旧,依然简朴,并无太多修饰,依然只做晚餐,不许客人点菜,还要提前预订。

自己喜欢大家才会喜欢

厉善麟小时候常常跑厨房跟厨师学手艺,期间学到了不少真本事。在做菜中“学会享受生活”,是厉善麟的心得。“一开始开店,我就提醒自己,一定要开一家自己喜欢、也让大家喜欢的店,我希望顾客在这里不仅能够享受到美味可口、干净卫生的食物,还有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

厉善麟认为自己的特色就在于“老”——没有硼砂,没有苏打,不用增味剂,也不用增香剂,没有高压锅,也没有微波炉,菜馆里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厨具,用的都是火灶。厉家菜没有任何标准化的菜谱配方——不是想象中的几两精肉配料酒几克、酱油几克等,“我们不是麦当劳,不是工业化生产线上的食品。一切都靠多年摸索出来的‘感觉’行事。”

厉家菜为什么那么吸引人,关键是怎么做。作为一种“宫廷风味菜”,它要求选料精,做工细。每天一大早,厉家菜馆的伙计们就出门采购,每天去市场里采购最新鲜的食材。厉家菜的要求近乎苛刻,哪怕是选择帮厨,厉家菜也有着它的与众不同。用厉老爷子的话说,一张白纸好作画,只有没有学过厨师的人才能领会该怎么去做真正的厉家菜。

口口相传的“长龙效应”

卓越的菜式品质及餐厅经营的特立独行,让预定厉家菜馆餐桌的人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一张餐桌、只接受预订、只提供套餐、不提供零点。如今都成了“厉家菜”被外界广泛传播的商业噱头。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手法有如“长龙效应”。与顾客必须亲自排队的有形长龙不同,经媒体和顾客的“口碑”传扬,这种无形长龙根本无需任何成本。对经济学有点儿常识的人都知道,长龙本身证明了一个清楚的信号:“物超所值。”因此厉家菜订座的难度越大,试图订座的人也就越多。

做菜也需要文化底蕴

大学时厉善麟曾经学过好几个专业,退休前,他是首都经贸大学数学系教授,他还教过基础化学和分析化学。

有人曾经问他,他的学术背景和做菜有什么关系。老爷子眼睛一亮:“关系大着呢,我是学化学出身的,动手能力强,后来学数学,逻辑能力也强。做菜讲究营养,这就跟化学有关系。我将化学只是用进烹饪里,就特别讲究酸碱平衡,设计一桌菜,要荤素搭配,只有平衡,才能吃得健康。至于数学,讲究严密的论证和推导的逻辑性,如我做一道炒咸什,里面有胡萝卜、姜、香菜、玉兰片、芥菜头等,都切成细丝。孔夫子早说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个细,就是指加工方法,细就是均匀,这几样东西必须切得均匀。还有芝麻,得研破皮才能出香味。胡萝卜一定要用油炒过,胡萝卜素才能溶于油脂,被吸收消化,转为维生素A,生吃、水煮都不行,现在厨师有几个懂的?”

菜做完了,上桌也有学问,不能菜盘子上来就码起来,谁跟谁挨着?怎么搭配好看?大盘和小盘如何码?炒、煮、蒸、熘、炸,颜色不能靠得太紧,色差也不能太大,这些美学知识,也是厉老在建筑系学来的。这些配菜做菜的功夫,都是别的菜馆不能比的。

用英语与外国食客交流,也是老人的一大爱好。厉善麟说,比尔·盖茨坐着三轮车来的时候,用英语跟自己聊:“你是数学教授,我大学二年级都没毕业。”老人谦虚道:“你比我强,你有实际经验。”比尔·盖茨回到美国后,专门寄来一张光盘——《21世纪的计算》作为纪念。

“来吃厉家菜的,什么人都有。”厉善麟说。因为拥有丰富的阅历和文化底蕴,厉善麟都能跟其探讨一二。一些老外常会在惊讶之余断定:“你绝不是个厨师。”

餐馆里最美妙的东西并非食品

餐馆到底在出售什么?如果没有厉家菜贴心的服务,肯定不会有后来接二连三的顾客登门。这里的顾客往往是:始于尝鲜,终于满意。厉老把客人视为朋友、知己,每晚一桌的宴席,就是为这些至爱亲朋准备的。

“嗯……说不出来那个劲儿,就是让人舒服。”这是一位常来厉家菜馆的顾客的原话。

《大长今》里有一句台词:“做饭要有诚意”。在厉善麟看来,他的最大的成功就在于有诚意:不扩大门脸、不开分店。每天只接受预订,也是因为此举才能保证客人吃到最新鲜的蔬菜。所以每一道厉家菜看起来都是单调的,但所有的“诚意”都化成吃厉家菜时那不可言说的“感觉”。

这么多人慕名而来,究竟是冲着名气还是厉家菜真的好吃?一听这个问题,厉老忍不住反问道:“什么菜叫‘好’?品菜是一件主观性很强的事,没有什么标准。比如说粥,你说稠我说稀,稠和稀的标准是什么?”所以只有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好”。而厉老相信,这个层面上的“好”,他是当之无愧的。

乐观坚韧、诚实果断、守信宽容是厉老的性格,而这些,正是一个人最佳的商业素质。做良心菜,做实在人。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才是最快乐的。那些一门心思想赚钱,却忽视了服务真谛的经营者,他们忽略了顾客需要的绝不止于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更多……厉老做到了,所以他取得了成功,一种开心多于烦恼的轻松的成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