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册
- 0
- 阅读权限
- 255
- 日志
- 0
- 精华
- 3
- 记录
- 0
- 好友
- 1
- UID
- 264651
- 帖子
- 6378
- 主题
- 4865
- 金币
- 5531
- 激情
- 2154
- 积分
- 6199
- 注册时间
- 2008-6-12
- 最后登录
- 2013-2-2
- 在线时间
- 494 小时
- UID
- 264651
- 帖子
- 6378
- 主题
- 4865
- 金币
- 5531
- 激情
- 2154
- 积分
- 6199
- 注册时间
- 2008-6-12
- 最后登录
- 2013-2-2
|
本帖最后由 落魄狭 于 2011-12-25 11:11 编辑
出生于80后的孩子,成长生活环境优越于自己的长辈们。大部分80后的父母们都是白手起家养大孩子,为孩子提供好的成长环境。80后长大了,父母也在老去,而80后们依然依赖这父母,“啃老”族也在逐渐增多。为何会这样呢?
早在2009年就有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中有多达16.51万“啃老族”,他们大多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被迫加入“啃老族”队伍的,他们认为“啃老”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所致,是无奈之举。
“啃老”成常态80后不靠父母不行?
膨胀的房价,昂贵的汽车,涨多跌少的油价……80后年轻人面临这样的生活压力,他们坦言已经摆脱不了“啃老”了。而作为80后的父母们也表示愿意尽全力帮助孩子们减压:能帮忙买车的买车,能解决买房的买房,甚至年轻人信用卡透支,父母每月承担偿还欠款的责任……
对于催生“啃老”的因素,社会普遍存在两种说法:一是“啃老”是当前社会状况引起的就业难、生活压力大考验80后年轻人的结果;另一种说法是,父母的溺爱和无私助长了“啃老”之风。
儿女:不靠父母行路难
1986年出生的小贞在江门一家证券公司上班,平均月收入三千多,每天开着父母帮忙买的荣威550上班。“才出来工作两年,对于刚工作的我来说,要买一辆车实在不容易。上班有距离,又是白领,同事开车进进出出,父母也不想我脸上无光。”小贞介绍,“养车也有压力,每个月油费、洗车费等都是消费,我现在也是能不开车就不开。”
刚毕业的小琴在江门某银行工作,还未转正,只有基本工资。小琴家庭一般,找了一位家庭还算富裕的男友小峰,国庆刚订婚。小琴说:“小峰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直想创业却又没有付诸行动,现在吃用都是爸妈的。我们刚订婚,爸妈觉得很快我们也要结婚,现在都在筹备买新房子。其实,我们都没想那么多,但是父母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的确,要靠我们自己很艰难。”
“我也后悔自己没读太多的书,出来找工作各种失利。现在有一份工作,但不稳定。对于我来说,买车买房都是天方夜谭。”在江门某商场当店员的小花坦言自己还是单身,“如果我结婚了,我和老公暂时不能买房子,我可以选择同公公婆婆一起住。在江门,我觉得有一辆摩托车就足够了。” 【详细】
父母:只希望孩子过得好
在记者的走访中,无论家庭富有还是一般,大多数父母都表示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小妮的母亲谈到自己的女儿,很激动也很满足:“我们是为小妮骄傲的,我们家庭很一般,给她的帮助和支持也很少。但是她自己很努力,很聪明,工作到现在,六年时间,她一直在进步,从小小的员工做到现在的主管,她凭借自己的奋斗和努力,获得了成功。”小妮的母亲表示,房价这么高,车价对于刚工作的年轻人也是天文数字,如果家长有能力,一定会帮助自己的儿女。
“比起我们年轻的时候,现在物价上涨了不知道几十倍几百倍。对于大学刚毕业的他们来说,压力是巨大的。我们父母就应该让孩子们过得好,我们心里也踏实。”小贞的父亲说,“小贞现在工作,我们有能力就帮他买辆车子,但是油得让他自己加。过几年,他要结婚了,我们还得帮他张罗房子。我们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孩子们度过难关。”
年轻人主动“啃老”现象增多 工资待遇差成主因
造成主动“啃老”现象增多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就业环境,也和个人的成长环境以及性格特征有关。
杨晓丽已经换了两份工作,最近还在继续寻觅。她告诉记者,她非常理解这些直接辞职“回家”的人:“现在私人的小企业,不够正规,员工各方面福利待遇都得不到保障,不仅是小企业,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也是经常要求加班,还不给加班费。”她认为工资待遇差是造成这些人辞职“回家”的主要原因。
除了工资待遇差,工作压力过大也是原因之一。在北京一家公司做业务员的赵丽丽,每天6点多起床赶公交,挤地铁,折腾一番后才能到公司,晚上同屋的人都已上床入睡,她才回到那个狭小的房间里。就为省几个房租,她一直坚持这般“朝五晚九”日复一日的生活,周末对她来说只不过是上班中极其普遍的一天,她已经很久没过周末了。最近她也动了辞职的念头,“我也不知道自己累成这样图个什么,还不如回家呢。”至于回家是否继续找工作,赵丽丽表示她还没想那么多,先回家休息一段再说。
大学生“啃老”从被动变主动 警惕引发蝴蝶效应
批评
精神气象的未老先衰
无论社会存在着如何不公平竞争,无论教育存在着何等的失败,一位成年人,他未能在社会上拥有一席之地,未能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隐忍坚强的道路上努力张扬,而最终选择了放弃工作,主动啃老,都是不值得支持的,都是一种人格羞辱。因为老人能够被你“啃”的时间是有限的。等到没有人可“啃”的时候,难道我们就要束手待毙吗?
提醒
警惕引发“蝴蝶效应”
如果说找不到工作,“被动啃老”还情有可原。既然找到了工作,却“主动啃老”,就不可思议了。究其根源,主要是工资待遇差,工作压力过大,眼界高、虚荣心强,放不下身价,孩子与父母达成一种契合,双方愿打愿挨造成的。也就是说,是家庭与社会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问题是,“被动啃老”已经够折腾人了,又来个“主动啃老”,岂不扇了立法禁啃老一记沉重的耳光,更说明啃老现象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如何是好?
析因
源于“被动文化”泛滥
“主动啃老”增多,当然不是好事,但这种现象不能单纯地责怪啃老族,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被动文化”泛滥。
所谓“被动文化”指的是,我们本来应该主动思想,主动运筹,主动做好的工作没有主动起来,而是在“被动”中,如同蜗牛一样缓慢移动,甚至应付了事。
建议
立法之外的解决路径
怎么解决啃老的社会问题,一些地方尝试了立法的途径,如2011年刚颁布的《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就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以无业或者其他理由,骗取、克扣或者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立法是很有必要的,至少给了父母拒绝孩子啃老一个依据,也为加强年轻人的生活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一个素材、一个依据、一个契机。但是,效果如何,恐怕不是立法本身能够解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