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包围农村,是利是弊?
著名记者唐师曾在博客上贴出北大教师王青松夫妇退隐深山20年后的生活纪实,20年前,俱为北大教师的王青松夫妇双双辞去职务,回到山里开荒种地、放牛牧羊,没有电和网络,和一切现代化绝缘,二十年后的今天,他们自给自足,自得其乐,已经完全蜕变成了山里人。
该博文一推出,便引起网友的巨大争论,有人赞同,有人批评。赞同者认为回归自然是现代人应有的生活方式,批评者则认为,如此耽误了孩子的教育,太不负责任。
事实上,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向往回归田园,纷纷下乡承包土地,或私自搭建非法别墅,或占地耕种,以北京为例,城市周边30公里私人几乎已无地可租,这意味着,中国社会发展正从“农村包围城市”向“城市包围农村”转型,而由此引发的利弊,有待更长时间的检验。
一百万哪里买房
同样一百万,是在城里买套房子,还是去农村盖别墅买好车?
很多想去农村生活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一位网友提问说:“花100万去城市买房,还是回农村盖别墅+买辆好车?”跟帖的网友几乎一面倒地支持去农村。类似的人很多,但都有一个相同的困扰:“城市户口是否可以在农村获得宅基地”?
实际上北京等大都市的人早就开始逃离城市,在农村租一块地,盖个房子度假、休闲,这已经成为潮流。
先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然后城市人回归农村,这是城市化的规律,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介绍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会占总人口的70%到80%,一些收入较高,经济条件好的人会到农村去生活,避开城市因为人多而造成的污染严重、交通拥堵、犯罪事件多发的环境,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伪城市化命题
城市化变成了伪命题,不论是进城还是归园田居,都有巨大的阻碍拦在眼前。
发达国家的富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从而逃离城市,回归农村,但是对于中国这个正处于城市化初期的社会来说,又是什么原因让人们离开城市?
大多数向往农村生活的人并没有真正地去实践自己的目标,徐逢贤说:“中国人口流动的大方向,仍旧是从农村到城市,城市人在农村租地盖别墅的,多是高收入阶层,他们也并非真正在农村生活,而是度假、休闲。普通人非常少”。
尽管去不了,但是想去的人仍旧无数,在城市化飞跃前进的今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经济学家杜猛说:“城市化有时候是个伪命题,农村人进城,是伪城市化,因为农村人实际上是离乡不离土,这些年城市里房子建的不少,可是老百姓进不来,许许多多的壁垒挡着农村人成为城市人的脚步,他们最终还得回去。城市人到农村,也是伪城市化,因为城市人不可能成为农村人,他们在法律上没有权利获得土地,在农村的土地上盖房子。”
谁想去农村
想去农村的不一定向往田园生活,多是无奈而已。
想去农村生活的人,往往不仅是因为环境好、生活舒适。杜猛说:“城市人想到农村,无非三种,一种是真的喜欢农村生活的,这种人相当少。第二种是降低生存成本低,在城里买不起房子,但农村便宜啊。第三种就是回乡的农民工,北京每年有200万人进来,但是有没有人想过,又有多少人回去?他们为什么要回去,是因为在城市里生不了根,有多少企业给农民工上保险?即便是上的,能上多久?全亚洲有20%的人没有养老保险,这20%中,中国就贡献了95%,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而且,这些农村出来打工的,即便是企业给交了保险,等他们离开了,这些保险也全都白交了。他们靠什么生活?”
农村真的好吗
在城市的侵袭之下,农村并非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如同那个想用一百万在农村盖别墅买汽车的网友一样,向往者对农村生活的方案充满憧憬,但是,农村真的那么好吗?
想去农村盖房子的人,目标大多在城市周边,然而,城市周边正在经受着城市化的侵袭。杜猛说:“城市化加快,对于农村来说,可能并不那么美好,农民的地被开发商拿走,补偿点儿钱,可是失去的是生存权、发展权,他们没有保障钱花完后又如何生存?”
其实在近几年,国家已有相对应的政策,徐逢贤说:“国家有三条基本政策,占了农民的土地,第一要付补偿款,第二要安排相应的就业岗位,第三,被占地的人,60岁以后,要发给养老金。”不过,徐逢贤也表示,政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政策能否得到执行。
回去就解脱了吗
从进城到回乡,无疑是进步,但这个进步,还只在想象之中。
有人担心,城市人口转移到农村,会是对农村新一轮的侵袭。理由是:城市人本就占有多数资源,再去占用农村本已有限的资源,将是对农村更大的不公。
徐逢贤认为:“城市人倘若真的能够转到农村,益处还是大于害处的,首先刺激农村房地产市场活跃,其次带动农村的购买力。当然,目前来说,真正能够回去的并不多,效果也不明显。”
而杜猛则认为:“和开发商拿地不一样,开发商拿地,就没有农民什么事情了,而城市人口去农村,租了农民的地,地仍旧还是农民的,农民还能够获利”。
然而,这只是理想的状态,真正能够到农村的,还是极少数。徐逢贤说:“如果中国的人均收入能够达到八千到一万美元,也就是说中国跻身发达国家之列,那时候城市转移到农村的人数才能大幅度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