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17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篇] 五行山对孙悟空的影响究竟是好还是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1 18:25: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一点要从两方面说:
其一,从佛的角度上讲,它是好的。五行山来自于佛祖的手,是佛祖直接的化形,对大圣来说能够增加的他的慧根,这也造就了一个佛教的斗战胜佛!
其二,从道的角度上讲,它又是不好的。众所周知大圣起源是一个天产的石猴,我认为他可以追溯到女娲补天的五色石,绝对是道教的至尊,再者,他的师傅是菩提老祖,绝对是道教三大尊者之一,从根上说他是道教的,但是五行山的五百年修行使他的道教之根尽毁,到最后取经路上是个妖怪就能拿悟空一把,这就是不好的方面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是不好的,因为我倾向于道教。那毕竟是中国的传统。

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想了些什么
五行山下的反思

  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过的日子只能用“惨”字来形容。他在五行山下的活动空间非常小,佛祖为了限制他的活动范围,拿出一张帖子,让阿傩贴在山顶上,帖子上写着六个金字:“唵、嘛、呢、叭、咪、吽”,帖子的意思有人说是“俺把你哄了也”。贴上帖子后,五行山就此生根合缝,悟空只能呼吸,或把手爬出来“摇挣摇挣”。身体的其他部位就无法活动了。平日的饮食也很差,饿了只能吃铁丸子,渴了只能喝溶化的铜汁。

  以我们的眼光看,这日子自然是非常艰难,其艰难对悟空可能更甚,因为他是过惯了好日子的。想当年,因偷吃蟠桃会中的仙酒、仙品逃下天宫时,花果山众猴安排酒果接风,将椰酒满斟一碗奉上,大圣喝了一口,就龇牙咧嘴地说“不好吃,不好吃!”现在让他过这样的日子,与从天堂直接打入地狱区别不大。

  其次,孙悟空知道这一次祸闯大了,玉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对他来说,更难受的是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他可以长生不老,此生无穷无尽,如果无穷无尽的在这五行山下度过,还不如一头撞死算了,可惜他是撞也撞不死的。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希望,这苦难的日子就更没法过了。

  在五行山下,猴王的身体难以活动,但这不影响他心思的活动,他正好可以利用这五百年的时间,反思自己多年来的行为,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悟空并不属于喜欢进行哲学思考和人生反思的类型,不过既然身体没法活动,又加上无事可干,想想这些问题未尝不是一个打发时间的好办法。

  他会反思些什么呢?这一点我们无从知晓,不过我们可以根据普通人的人生经验来做一点基本的推测。

  首先,猴王的一个感觉是上当了,被如来给骗了,这个骗局的根由在于那个赌赛,为什么要打赌自己能不能跳出他的手掌心呢?这个赌赛太愚蠢了。如果与他真刀真枪直接干一仗就好了。但即使感觉被如来骗了,悟空对如来还是有点害怕。不管怎么说,能让你上当也是一种本事,何况他既然能哄你一次,就能哄你两次。如果自己找上门去,说不定如来又玩出别的花样来。想起这件事来,心里真是不甘心,不甘心之余,对如来也有点敬畏。毕竟当初在他的手心里,自己“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竟然还在他手心里,也不知道如来是怎么弄的,反正悟空自问是没有这个本事。

  其次,从现在的情况看,过去的路是行不通了。即使猴王被放出来,让他再回花果山,重过以前的日子,也没有以前那么有意思了。以前的想法是,“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这条线索一直往前推,甚至连生死的界限都可以打破。是有什么管辖就突破什么管辖,有什么束缚就突破什么束缚。但由于如来的存在,想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是不可能了。悟空现在意识到,没有任何管辖和束缚的情况是不存在的,那只能是一个空想。

  认识到这一点后,如果让猴王再回花果山,过一种表面上自由自在的日子,实际上是在自欺欺人。即使真回到花果山,如来佛也将是他心中永远的痛。悟空在取经途中就曾回花果山一次,但那次并没有感到真正的快乐,自此以后,到取经行动结束,他再没有回去过了。

  既然回花果山的吸引力降低了,那么以后做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他此时应该还没有明确的想法。能明确的只是:五行山下的生活太悲惨,必须要改变;而这首先要设法从五行山下走出来。至于未来如何可以出去以后再考虑,但大闹天宫之类的事情暂时是不会做了,因为既没有意思,也看不到前途。

  以上是我们的基本猜想,其中的一些内容可以在孙悟空后来的经历中印证。
  初见观音菩萨

  五百年望眼欲穿,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天庭的一位高级官员,组织上终于派人来了,来人就是观音菩萨。于是在孙悟空和观音之间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对话,这次对话为孙悟空开启了新的人生方向,改变了他此后的人生命运。

  菩萨道:“姓孙的,你认得我么?”大圣睁开火眼金睛,点着头儿高叫道:“我怎么不认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承看顾!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你从哪里来也?”菩萨道:“我奉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经过,特留残步看你。”大圣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生祸害,反为不美。”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第八回)

  菩萨问,“姓孙的,你认得我吗?”这是标准的废话,不过对话要从废话开始说起。悟空回答:我怎么不认得你,你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啊。这个说法大有趣味,要搁在以前,悟空顶多说一句,你不就是南海观世音吗,明知故问,搞那么神秘干什么。孙悟空现在的这个回答,不要说是他,就是普通神仙都不会使用,因为这个表述太拗口了,还有一点肉麻。正如称玉皇大帝为“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一样,这种既长又拗口的称呼,照着念都难,更何况那么流利地背出来。这样的称呼,除了特殊的场合,平时是不用的,天庭的官员称呼玉帝,也没见搞得这么麻烦过。孙悟空这么称呼显然是有目的的,而不可能是口误,更不是脱口而出的。

  悟空接着说:多谢您来看我啊!(咦,什么时候开始学会这么讲礼貌了)。我在这里过得忒难了,这么多年,也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来看看我。您能来真是太感谢了。观音并非悟空的知心朋友,对观音这次来看他,悟空确实有些感激,所以说“承看顾,承看顾!”这里面还真有点人情冷暖的意思在。一开始,菩萨并没有流露出此行是来寻访取经人的意图。悟空可能以为观音只是顺路来看看他的。观音只是来看看他,他为什么如此感激呢?

  这就与悟空的人生经历有关了。在被压于五行山下之前,悟空的人生总体上顺风顺水,十分顺利。他自幼就称王,身边一直不缺少陪伴的人。在地上,他结拜了六个弟兄,在天庭,他也是“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过惯了呼朋引伴的日子,真的以为自己天上地下朋友很多,简直可以一呼百应。结果在五行山下一压五百年,却并无一人来看他,不仅天上的众神不来,连地上的妖怪也不来,结拜的弟兄们也不见了踪影。此时的悟空,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才有了真切的体会,感到了人生的孤独。在这种情况下,平时并不怎么走动的观音菩萨竟来看他,怎能不令他感动呢?感动之余,他也有点奇怪,有点怀疑,所以马上问“你从哪里来也?”想弄清观音此来的原因和目的。

  当观音说“上东土寻取经人去,从此经过,特留残步看你”时,悟空敏锐地感觉到这件事并不那么简单,其中定有文章,连忙求观音说“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悟空明白,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再死要面子,嘴巴硬了。悟空的反应虽然是观音所希望看到的,她却沉吟道:救你倒不是不行,但怕你出来又惹祸,我对人不好交代。悟空感觉有戏,赶紧表态:对过去的行为,我已经很后悔了,请您大发慈悲,给我指点一条明路吧,我愿意加入您的队伍,努力修行。

  你看这猴头,整个一段话说得乖巧极了,哪里像当初那个“不懂人事”的样子。要说孙悟空可是一点也不傻,他知道观音菩萨这次来,决不会只是来散散步、遛遛弯。观音此来是有目的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考察孙悟空的思想改造情况。对悟空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抓不住这次机会,下次就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天了,而且有没有下次都很难说。如果悟空还像以前那样,大大咧咧的,自以为了不起,一副论天下英雄舍我其谁的架势,估摸着观音早掉头走了,他就难免落个把牢底坐穿的结局。另外,从他说的“如来哄了我”这句看,他此时对于如来的神通还有很大的怀疑。

  就凭这段话,我们可以肯定,孙悟空在五百年中想了很多东西,明白了不少道理。至少知道像以前那样一味蛮干是不行的了。五行山下这五百年,对于他的满腔抱负来说,可谓当头一棒,这一棒也把他给打醒了。

  确实,菩萨这次来是奉了如来佛的指示。有三个细节暗示了这一点。第一,当初把齐天大圣压在五行山下时,如来放下一句话:“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如来这话是要兑现的。灾愆满与不满,哪里又有什么明确的标准,还不是如来的一句话。
 第二,这次让观音去寻访取经人时,如来特意叮嘱她:“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如来这话,对于要找什么人有很强的暗示性。观音在还未到五行山之前,就见到五行山发出的“金光万道,瑞气千条”①,如此显眼的目标,按照如来交代的走法观音是不可能看不到的。

  ① 五行山在平时应该是没有“金光万道,瑞气千条”。事实上,当唐僧与刘伯钦来到五行山下时,五行山就没有任何异状。从刘伯钦的谈话来看,这山平时也是没有异状的。如果这样,此时五行山突然大放光明,应该是如来佛的安排,是给了观音一个更强烈的暗示。

  最后,如来还交给观音三个箍儿,并传给她金紧禁咒语三篇,并交代说:“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如来这话说明,观音要找的人选中,至少有一个是“神通广大”的妖魔,这人还很不听话,要给他戴上箍儿,才好管教。

  观音从佛祖手中接过如此重大的任务,不可能不进行一番仔细的思量。她对如来的暗示自然心领神会。因此,路过五行山时,观音的做法与别处不同,她主动停了下来,先是叹惜不已,然后即兴“作诗一首”。显得很有闲情逸致。很可能观音此行的重点就在于对孙悟空进行考察。而菩萨听得悟空“情愿修行”的话,没准心里在说:这猴头还是挺明白事理的,并不像想象的那样不好做思想工作呀,如来的眼光真是非同一般啊。“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看来这次任务是圆满地完成了。相比之下,观音在收八戒、沙僧时,并没有什么高兴的表示。

  这一次的结果,菩萨和悟空可以说是双赢。一方找到了保护取经人的满意人选,另一方则成功地脱出了五行山的束缚。

  我们应如何理解悟空说的“情愿修行”这句话呢?是不是这就表明孙悟空真有了修行的愿望?我觉得还不能这么说,这应该是孙悟空为了脱出五行山,而采取的一时变通之策。这话与鲁智深上五台山时的想法相似,当赵员外劝鲁智深上五台山,又怕他不肯做和尚时,鲁达说:“洒家是个该死的人,但得一处安身便了,做什么不肯?”鲁智深与林冲初次见面的时候,林冲问道:“师兄何处人氏?法讳唤做甚么?”智深道:“酒家是关西鲁达的便是。只为杀得人多,情愿为僧。”这最后一句话,道尽了鲁达出家的原因,哪里是要修行,不过是个避祸活命的手段罢了。

  即便是在《西游记》中,相似的情况也出现了不止一次。在黑风山,观音收伏了黑熊怪,给他戴上了禁箍,念了一通咒语,然后问:“孽畜!你如今可皈依么?”那怪满口道:“心愿皈依,只望饶命!”那怪后来还把这话颠倒说了一遍,是“但饶性命,愿皈正果!”总而言之,“皈依”是与“饶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后来观音出马收伏红孩儿时,类似的场景再次上演。观音把天罡刀变成倒须钩钩住红孩儿,红孩儿慌了手脚,痛声苦告道:“菩萨,我弟子有眼无珠,不识你广大法力。千乞垂慈,饶我性命!再不敢恃恶,愿入法门戒行也。”也把愿意修行的话搬出来了。当菩萨再次确认时,红孩儿道:“果饶性命,愿入法门。”不过,红孩儿毕竟是小孩,菩萨刚饶了他的性命,马上就反悔,与观音争斗了几次,直到最终确认自己的法力与菩萨相差太远,“没奈何,才纳头下拜”。

  看来对这种情况,菩萨早已是见多不怪了。她对于孙悟空“情愿修行”背后的想法,应该是心知肚明的。不过佛法无边,观音也不怕他反出天去。

是谁把猴子压了500年——浅谈猴子失败的原因
我知道,也许单单仅凭这个题目,就可以使一些人怒火中烧了。在此,我希望各位能够心平气和的看完文章,然后发表评论。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指出。  


  在中国,连小孩子都知道,是二郎在老君帮助下捉住猴子,是佛祖将猴子施计捉住,压在山下500年。但这,却并不是猴子失败最根本的原因。   
   猴子,是他自己的内部先走上了失败之路,其实,他本来有希望不败的。   
  先看最后决战的兵力。   
天宫:天罗地网阵,兵力配备为;四大天王,李天王,哪吒太子,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巨灵,药叉,鱼肚。共计兵100000神,将60神。   
猴子:七十二洞洞主,四健将,七大圣。共计将83妖。七十二洞妖兵(西行路上一洞妖兵最多的有47000人,最少的有100人,这里取中间数1000)七万二千人,妖兵四万七千余口。共计兵119000妖。将为天宫的1.5倍,兵为1.19倍 。(另外,猴子在必要时可招唤84000只法力极强的猴精,战斗力远高于天兵。)   
在看法力。   
悟空当时的法力,天宫中无人可及(这里指战斗队伍)。身外身,可以瞬间复制千百个自己,三界中能挡之人寥寥。筋斗云,速度三界第二。七十二变,法天象地,三头六臂,是猴子可以面对任何形式的斗法。更兼六魔王神通广大不亚悟空(牛魔王一人就挡住了仙佛两家夹攻),七十二洞妖王合力惊人。天宫虽强,怕也不是对手。花果山上群精虽然庞杂,但训练数百年,其战斗素质不会比天兵低多少。   
因此仅从兵力对比,法力对比上看,天宫要想战胜猴子是极为困难的。但结果却是,花果上大军全军溃败,十不存一,天宫却完全没遭到什么实际损失。为什么如此庞大的军队,如此法力高强的将领,竟如此不堪一击,原因何在!   
真正的战争,往往发生在战争之前!失败往往首先从内部开始。   
   
在战争一开始,就发生了让猴子想不到的事。   
   
六大圣没有来。那些与猴子“日逐讲文论武,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的大哥们没来给小弟助阵。   
是不知道吗?   
不是,“那七衣仙女自受了大圣的定身法术,一周天方能解脱,”由此可见,悟空下界到天宫出兵,怕有不下一年的时间,难道六魔王消息会如此不灵。更有甚者,在猴子被压的500年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这并不是他们没义气,在猴子与天宫的第一次较量中,他们十分积极得赶来相助。   
原因很简单,悟空伤了他们的心。   
不如打这么一个比方,一个武艺高强的人,他先混黑道,结识了几个黑道弟兄,干了几件大案后,又背叛黑道去混了白道,后来嫌白道给的官小又回来混黑道,他的弟兄们不因他混过白道就记恨他,反而还来劝他:“留在黑道吧,要多快活有多快活”,他也答应了。但没几天后,他就又一次背叛黑道混白道,而又一次酒醉闯祸,回来混黑道,你说,他那些黑道朋友,还会来找这个背叛他们二次的人吗?   
降而复叛,叛而复降,降了再叛。如此进退失据,又如何得到人的支持。   
失去六大圣的强大外援,悟空实力大减。但凭借悟空的法力,到也不是没有胜算。但猴子的所做所为,使失败成为必然。   

当敌军的先锋冲上来时,猴子是这么说的“公然不理道:“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莫采他。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最后敌人打破前门,方才慌忙应敌。如此自负轻敌,岂不闻骄兵必败乎?   
  接下来,是猴子与天宫进行的唯一一次大规模战斗。天宫采用了部分兵力:四大天王,李天王,二十八宿,哪吒。猴子则出了全力:72洞妖王,四健将。结果是,猴子遭到毁灭性打击,“那独角鬼王与七十二洞妖怪,尽被众天神捉拿去了”。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在大战中,四健将带领最精锐的47000猴兵,逃回洞中去了。这样以来天宫兵力便处于绝对优势,战斗变成了屠杀。而四健将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   

为了权力。   
  四健将是猴族中的元老,照理来讲,花果山兵力应该由他们指挥,但是,有二只独角鬼王却掌握了很大一部分兵权。是因为他们立了大功吗?不是。是因为,在猴子第一次反下天宫时,他二人送了猴子一件赭黄袍,又说了若干奉承话,便得到了前部总督先锋之职。如此阿谀奉承之辈被委以重任,令元老们怎么服气。于是,怀着对悟空用人不当的不满,对独角鬼王小人得志的憎恶,四健将为了夺回自己的权力,做出了这直接导致猴子失败的决定,临阵脱逃。   
当一切发生之后,四健将神经质般先哭后笑,是为了什么?他们说:“今早帅众将与天王交战,把七十二洞妖王与独角鬼王,尽被众神捉了,我等逃生,故此该哭。这见大圣得胜回来,未曾伤损,故此该笑。”,我看,八成是因为害死了如此多的弟兄而哭,为得到权力而笑吧。   
值得说一句的是,七十二洞妖兵虽然面对强敌,但却不畏死亡,英勇向前,在猴兵退缩的情况下英勇作战,以全军覆没的代价顶住了天兵整整一天,在这里,我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哀思。   
那么,猴子又是如何惩罚他们的呢?   
可以用没心没肺形容。   
他居然认为自己打了大胜仗。:“胜负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花果山大军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士气低落。而悟空仅仅是用分身法战退敌人一次进攻,边洋洋自得,对损失视而不见,这,难道是一个将领应有的行为?最最可怕的是,猴子接着说了一句非常令人心寒的话(也是猴子一辈子最不该说的话):“捉了去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狢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恼?”猴兵望天兵闻风而逃,而七十二洞妖兵反战至最后,相形之下,可以看出许多问题。可以想见,此言一出,人心尽失。   
然后,又是一个对比。在战前,猴子是这么准备的:“四将与众猴将椰酒吃了几碗,安心睡觉不题。”天宫是这么准备的:“安辕营,下大寨,赏牜劳了得功之将,吩咐了天罗地网之兵,各各提铃喝号,围困了花果山,专待明早大战。各人得令,一处处谨守。”   
   谁要胜谁要败,一目了然。   
然后是一场小战斗,悟空轻松击败惠岸行者。但不客气的说,此胜弊大于利,因为此战之后,二郎真君便被请将来了。   
受到电视剧的误导,不少人认为二郎是天宫大将,呼之即来喝之即去,实则不然,二郎与玉帝有杀母之仇,想当年担山赶日,也是反抗的高手。书中有描写“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表面是天宫附属,实则几乎是反ZF武装。听调不听宣,抛去别的不说,几乎就是悟空的翻版,一样的法力高强,一样的心高气傲,甚至一样有六个弟兄。   
他心高气傲的表现之一,就是拒绝天宫帮助,坚持以自身之力降伏猴子“若我输与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赢了他,也不必列公绑缚,我自有兄弟动手。”这给了猴子天大的好机会,二郎的手下,只有那么1200人,而悟空手下,却有47000小妖。草头神的修为不会大于900年,花果山众猴有超过500年修为,修为虽较弱,但人数众多,力战之下,草头神必将落败(修为是靠不住的,攻打悟空的天将大多比悟空高上300至400年修为)。   
但结果却是,47000猴兵被1200草头神打得不战自溃,争先逃跑,草头神没有依靠任何阵势,没有依靠任何计谋,仅仅是一次冲锋,便以少胜多战胜了四十倍于己的敌人,47000大军,就这样闹剧般的被1200人的小部队击溃了。原因有很多,悟空的人心尽失,猴兵的胆小怕死,都是原因。但还有一个原因最重要,那就是四奸将的带头溃退,“那马、流元帅,战兢兢摇不得旌旗;崩、芭二将,虚怯怯使不得刀剑。”于是,在四健将带头下,“那些猴,抛戈弃甲,撇剑丢枪;跑的跑,喊的喊;上山的上山,归洞的归洞。”,在敌军来之前已然自败。可这又是为什么?   
又是权力。   
猴子的称王,是一时偶然所得,而德高望重的四健将未必肯服,他们劝说悟空学仙,实际八成是想悟空死在外面,自己称王。当猴子学成归来,他们更是神不知鬼不觉的掌握了军权,“将那安营下寨,赏罚诸事,都付与四健将维持。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猴子那次猝死八成是他们干的),那么,在铲除独角鬼王之后,下一个就该是猴子了吧。   
于是,悟空突然之间,失去了自己的大军。这就意味着,他要一个人面对所有的敌人,猴子虽强,但也到不了这个程度。 于是,猴子只能尽自己最后的力量,做一回困兽之斗,遭擒,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如大树然,观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  


五行山为什么能压住齐天大圣
五行山的象征意义:如来佛祖用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金、水、木、火、土”赋予每座山峰一种象征意义,又用六字真言把整座五行山也罩上了象征主义的神秘外衣,孙悟空再有本事,也不会明白这些象征究竟是怎么回事,也就是说孙悟空对五行山来说,是个无知者,所以孙悟空可能掀得起任何一座没有象征意义的大山,而对贴了帖子、有了象征意义的五行山,齐天大圣就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婴儿。

点评:五行是构成万物的基础,是万物世界构成的基本元素,相生相刻,孙悟空本身也是由五行构成,换句话说,他本身就是五行山的一部分,他参悟不透,怎能逃得出他自己?如来佛祖深谙此道,轻松布下此小小机关,小小猴头懂得什么,只会瞎闹,所以只能被拿。

孙悟空已经发现,在这座山下,自己一下变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婴儿,如意金箍棒也不听他的使唤了,他喊长长长,这宝贝纹丝不变,成了真正的绣花针,连他的身体都不由自主,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还没消失,只是变化了身体的外形,脑袋和体积却不变,开始他还不知道,叫了一声“变”,以为可以变成小蜜蜂,从洞口飞出去,结果这只猴头蜜蜂飞到小洞口就卡住了,因为体积不变,他变成蜜蜂,也是猴子大小的蜜蜂,变成苍蝇也是猴子大小的苍蝇。

五行山赋予给孙悟空第二次生命

孙悟空是天生石卵化育而来,出生以来,访名师,强销生死薄,闹龙宫得金箍棒,大闹天宫,自封齐天大圣,偷吃蟠桃金丹,犯下无限罪孽,天庭诸神众仙无不想置孙悟空死地而后快,孙悟空桀骜不训,心高气傲,在被压五行山之前,自认为天地间无敌,谁也不放在眼里。天地间原本不存在此等英雄,以一己之力而挑战整个天庭,犯了众怒,是注定要失败的,压于五行山之前的孙悟空是野蛮的,狂妄自大的。如来以一个长者的口吻,微笑着和孙悟空打赌,其实是暗中助了孙悟空一把,把他压于五行山下,“待他灾愆满日,自有人救他”。他要把一个桀骜不训、野蛮的孙悟空,这“天地精华”所生灵猴,培养成有用之才,别再瞎胡闹,压于五行山下,是养其心情,使之悔过。也是想让其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给他点厉害看看,让他知道“佛法无边”,他还需要修行,很多事情不是有力气,能打打杀杀就能解决问题的。

孙悟空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是其生命的第二次孕育过程,是五行山给予了他生命的延续,是其日后成佛的必须锻造过程。悟空出来后仅十三年后就成为斗战胜佛,离不开五行山下其心性的磨寂。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悟空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自己的无力。以悟空移山架海的本领,本可以把五行山掀翻,可小小的六字真言的帖子就使山生根合缝。悟空对此可说是一无所知。第二次出世的孙悟空不再狂妄自大,遇到宝贝不敢主动往里钻,少吃了不吃亏,所以说是五行山成就了斗战胜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