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10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情] 好产品也要包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 12:08: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第一次听郎朗的音乐会是在新落成的国家大剧院。音乐会上高朋满座,演出的反响也十分热烈。看着舞台上,自信满满的郎朗不断地向观众席致敬,我想起了早年与郎朗齐名的另一位钢琴演奏家——李云迪。  郎朗和李云迪,两个同样出生于1982年的青年人,凭着天赋和勤奋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钢琴演奏家,但说到中国钢琴,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郎朗。
  事实上,李云迪成名是在郎朗之前。2000年,18岁的李云迪就一举拿下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成为肖邦赛事70多年历史中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和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而郎朗获得最重要的奖项是在两年之后。2002年,“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在德国汉堡举行,郎朗是第一位得主也是该年唯一的得主。
  说句实话,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分不太清楚哪个奖项更重要,也听不出谁的演奏更艺术。那么,为什么同样是青春逼人,同样是技艺超群的两个英俊少年如今拥有的人气却相去甚远呢?原因在于郎朗的营销做得更好。
  郎朗身后的团队显然更擅于包装造势,在宣传上更积极——他们敢于早早亮出“国际钢琴大师”的旗号;在演出上更勤快更频繁——据说,郎朗一年的演出可达150场之多,而且是国内国外全世界地赶场;在机会的把握上更主动——近年来央视直播的大型活动总是能见到郎朗的身影;在媒体炒作上也颇有心得——郎朗父亲的一句话:“只有公主才配得上郎朗。”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被媒体热炒了一把,无形中又将郎朗的知名度提升了几个百分点。
  反观李云迪,就显得比较沉默。除了一些正式的艺术演出,很少看到有关他的报道。
  市场永远是现实的。郎朗早早就成为了劳力士、奥迪的形象代言人,在中国的电视屏幕里也以天才成功者的形象为奶粉做广告。而李云迪呢?真的想不起来他在钢琴之外的商业表现。
  那些商家们也想不起他来,或者商家虽然想起来了,却担心消费者想不起来。
  还是那个道理,再好的产品也要会营销,做市场不能做无名英雄。营销做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商业价值——你是谁并不重要,消费者认识你是谁才重要。
  当然,艺术家的成就并不能单纯用商业价值来衡量,对于郎朗和李云迪来说,现在评论谁优谁劣还为时过早,他们将来的路还长着呢。
  约书亚·贝尔是美国炙手可热的音乐大师。他4岁开始学琴,14岁就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之后曾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奏,被视为“同代中最好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曾为多部著名电影配乐,并因演奏奥斯卡名曲《红色小提琴》而获得过格莱美大奖。
  贝尔的演出酬金平均每分钟高达1000美元。他在华盛顿百年礼堂举行演奏会时,演奏会的门票最低也要100美元一张,尽管如此,门票仍然销售一空。
  这位富有浪漫气质的演奏家有一天突发奇想,要搞一次行为艺术。贝尔把自己装扮成落魄的流浪汉,带着他那把1713年制造、估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在早上8点的繁忙时间段,站在华盛顿热闹地段的地铁站的垃圾桶旁开始演奏。
  在43分钟里,贝尔共演奏了6首古典名曲。但经过他面前的1097人当中,绝大多数人对他的悠扬乐韵置若罔闻,只有27人被吸引。但当中多数人听了数秒之后就转身离去,只有7人停下来欣赏了1分钟左右。
  更令贝尔泄气的是,几乎没有人能认出他这位天天出现在电视杂志上的明星人物。
  43分钟表演结束后,没有掌声,只有32.17美元的可怜施舍。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产品要卖出价,需要营造良好的营销环境。同样的音乐,在地铁垃圾桶边上和在华盛顿百年礼堂里听起来感觉绝不会一样。
  终端是品牌形象的载体。在音乐礼堂,发烧友即使花1000美元听一场演奏也在所不惜,而在地铁站,哪怕是免费的大师演奏也无人喝彩——在这里,遇上知音的概率太小。
  再好的产品也要包装,产品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品牌形象和终端形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