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14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被城市包围的“农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5 09:32: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城市和农村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两种不同环境。城市是文明汇集之地,农村是人类社会的依托,大多数人生活在农村——在一切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中,情况无不如此。农村,以其超然的田园牧歌般的情绪,包围着齐整、忙碌的城市。然而,今年5月23日,世界城市人口为33.03992253亿,农村人口为33.03866404亿。这意味着世界城市人口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他们称这一天为“分水岭”。产业革命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正将人们源源不断地吸引进城市。城市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开始包围乡村。
  历程
  历史性的一天
  根据考古资料证明,世界最早的城市是位于死海北岸的古里乔,距今已有约9000年的历史。在中国,“城市”一词最早见于战国史籍中。不过,最早的“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周礼》等早期经史中与市场相关的记载可知,在西周时城邑中已开始设有市场,从而拉开了中国古代早期城和市结合的序幕。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城市始终只是少数人聚居的场所,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大部分人——官僚、士绅、自耕农、佃户、小手工业者……都住在乡村中,或者至少是以乡村为主要居住地。随着商业的发展,一些城市逐渐扩容,成为商业中心、政治中心或者重要的堡垒,但在大都会的城墙之外,依然是绵延不断的田地与村庄。
  工业革命的出现,让城市的重要性变得异常突出。18世纪后期,英国创立了一种新的城市——主要依靠大规模生产产品的城市。新城市革命的“震中”位于兰开夏郡。长期以来一直是英国最贫困地区的兰开夏,到19世纪早期一跃成为世界最具活力的区域。其主要城市曼彻斯特的人口飞速增长,在19世纪的第一个30年里,人口由原来的9.4万,上升到27万。到19世纪末,曼彻斯特的人口增长了两倍多。
  一些较小的城市经历了更快的发展,1810年,精纺加工业中心布莱德福仅有1.6万人,19世纪前半期,该城市工厂的产量增长了600%,人口则爆炸式增长至10.3万。这是同期欧洲城市中最快的增长速度。这以后,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2007年5月23日,这是历史性的一天。联合国人口基金报告宣称,根据相关统计,在这一天,世界城市人口为33.03992253亿,农村人口33.03866404亿。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城市人口超越农村人口的日子。
  报告还对2000年至2030年,各洲的人口增长做了细分。其中,亚洲城市人口将从13.6亿增长到26.4亿,非洲城市人口将从2.95亿增加到7.42亿。国外学者以“硬币的两面”来评价如此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国际环境和发展学会指出,如此快的城市人口增长如果与经济发展是相当的,那就是件好事,“毕竟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是城市。”而问题不是增长而是无计划的增长——由于过度城市化,到2030年,将有20亿人居住在贫民窟。
  200年的冲刺
  40多年前,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拉斯就宣告“农民的终结”。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朱铁臻研究员看来,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农民虽然还存在,但农民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会大幅度减少,农业产出虽然会增加,但以农立国的时代不复存在;乡村生活仍在继续,但农民的生活日益“现代化”。“城市化的本质是乡村城市化。”朱铁臻指出在这之间同时发生着两个过程:一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向城镇集中;二是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逐步城市化。
  事实上,所谓城市化的历史起点,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通常要在10%以上,二是城市化持续较快发展的起步时间。从工业革命开始,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已经行进了200多年。这个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760年~1851年,是世界城市化的兴起阶段。1851年~1950年,城市化在欧美发达国家基本实现;第三个阶段则是1950年~2000年,城市化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在这个阶段也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较快的。”朱铁臻指出。
  城市人口只是指标之一
  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大多数人相信,与乡村相比,城市中的人生活得更好。因此许多人向城市迁移,是因为他们相信生活将因此得到改善。由此,在全球范围内,农村人口逐渐下降,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这一切都在叙述着一个城市化的故事。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贸易的增长和新的国际劳动分工的逐步形成,以及跨国公司对各国经济的不断渗透,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快,全球城市化成为新世纪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当然,在全球城市化中这种城市化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在人类历史上,迅速的城市化发生过两次: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的欧美国家,工业化进程导致了矿业中心和制造业中心出现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其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外流和人口高增长率两大趋势导致了许多城市的失控扩张,其城市化不过是人口移动的结果,而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事实上,城市化是一个综合因素的考虑,然而在我们提到城市化时,人口城市化却是一个重要指标。朱铁臻指出,我们现在提城市化一般以城市人口的比例来衡量,这固然是因为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然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因素也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只是人口统计数据相对来说比较好操作。相对来讲,各个国家对城乡人口数字的掌握上,还是比较准确一点,而其他的衡量指标却不好操作、统计。”
  案例
  英国:城市化中的分散化
  英国由于城市化发展较早,因而大城市占据了相当比重。1800年,世界只有一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伦敦。19世纪晚期,英国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同期,法国、美国、俄国的城市人口与总人口比例分别为25%、13%和7%。除了伦敦这个世界上最著名的繁华大都市外,英国还出现了工矿、港口、海滨、休闲、交通枢纽和商业型等具有专门功能的城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一大批工业城市迅速崛起、成长,形成了规模大、产业结构新的城市群和城市带。
  20世纪前半期英国大城市人口更是增长迅速。到1951年,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上大城市的人口比重已达到39.65%。英国只花了90年时间,就使城市人口超过其总人口的50%。
  二战后,英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分散化,由此该国推行了大伦敦计划和新镇法。大伦敦建于1965年,是一个覆盖伦敦都市区的行政概念。在大伦敦内分为伦敦内圈市镇和伦敦外圈市镇两部分。总的目标是试图将这些地区人口从1132973人增加到3126000人。
  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城市化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伴随着所谓“城郊化”而出现的大城市的衰退。内城人口负增长,而具有城市特征的周边与外围地区人口却大幅度增长,特别是70年代内城人口下降4.2%,但周边与外围地区人口的净增加都达到了两位数。由此,英国又推出了城市重建计划。
  美国:工业化到后工业化的转变
  19世纪早期,90%的美国人属于农村居民。到1900年,60%的美国人还居住在乡村。美国在19世纪到处留下了人类工业革命的痕迹。中西部许多新兴城市开始建立了工厂制度。由于新机械的发明以及新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大量的就业机会似乎一夜间就创造出来。
  这一时期,美国出现了“一日建成罗马城”的奇迹。密尔沃基市1860年只有4.5万人,但是40年后就扩充至30万人。芝加哥当时只有7万人,但到1910年已超过了200万人。大多数新移民都居住在城市中心地带,由此,城市的中心地带便令人难以置信地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也相当拥挤。
  然而,这种工业化所带来的城市化进程在此后便失去了效用。工业企业都迁到了国外和南部的“阳光地带”。在这里出现的是新型城市,它们更像后工业时代的城市,而不是工业化都市。美国ZF通过对国防工业大量投资也使西南部和“阳光地带”获得了发展的机会。与此同时,阳光地带还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也正是在这个阶段,美国人较大规模地向东南部和西南部迁徙。
  中国: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高速城市化。我国现在就正处于加速城市化阶段。
  1949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10.6%。这时,有些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80%。所以说,中国的城市化不但在时间上起步晚,而且在水平上也起步低。1978年以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便进入到复苏和迅速发展阶段。
  在过去的20多年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6年的44%。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城市化率将达到70%以上。资本、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城镇流动和聚集,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业生产领域。大城市地带和城市群逐步形成,城市的吸引和辐射作用不断增加,小城镇星罗棋布。同时我们也看到,现在每天有约70个村落消失,每年有上万的村落从地图上消失。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带来的是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由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转化成新型工业化。中国的城市化所面临的是要走一条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Rank: 7Rank: 7Rank: 7

UID
264651
帖子
6378
主题
4865
金币
5531
激情
2154
积分
6199
注册时间
2008-6-12
最后登录
2013-2-2
2
发表于 2011-12-5 09:34:33 |只看该作者

城市包围农村,是利是弊?


著名记者唐师曾在博客上贴出北大教师王青松夫妇退隐深山20年后的生活纪实,20年前,俱为北大教师的王青松夫妇双双辞去职务,回到山里开荒种地、放牛牧羊,没有电和网络,和一切现代化绝缘,二十年后的今天,他们自给自足,自得其乐,已经完全蜕变成了山里人。

  该博文一推出,便引起网友的巨大争论,有人赞同,有人批评。赞同者认为回归自然是现代人应有的生活方式,批评者则认为,如此耽误了孩子的教育,太不负责任。

  事实上,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向往回归田园,纷纷下乡承包土地,或私自搭建非法别墅,或占地耕种,以北京为例,城市周边30公里私人几乎已无地可租,这意味着,中国社会发展正从“农村包围城市”向“城市包围农村”转型,而由此引发的利弊,有待更长时间的检验。

  一百万哪里买房

  同样一百万,是在城里买套房子,还是去农村盖别墅买好车?

  很多想去农村生活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一位网友提问说:“花100万去城市买房,还是回农村盖别墅+买辆好车?”跟帖的网友几乎一面倒地支持去农村。类似的人很多,但都有一个相同的困扰:“城市户口是否可以在农村获得宅基地”?

  实际上北京等大都市的人早就开始逃离城市,在农村租一块地,盖个房子度假、休闲,这已经成为潮流。

  先是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然后城市人回归农村,这是城市化的规律,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介绍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会占总人口的70%到80%,一些收入较高,经济条件好的人会到农村去生活,避开城市因为人多而造成的污染严重、交通拥堵、犯罪事件多发的环境,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

  伪城市化命题

  城市化变成了伪命题,不论是进城还是归园田居,都有巨大的阻碍拦在眼前。

  发达国家的富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从而逃离城市,回归农村,但是对于中国这个正处于城市化初期的社会来说,又是什么原因让人们离开城市?

  大多数向往农村生活的人并没有真正地去实践自己的目标,徐逢贤说:“中国人口流动的大方向,仍旧是从农村到城市,城市人在农村租地盖别墅的,多是高收入阶层,他们也并非真正在农村生活,而是度假、休闲。普通人非常少”。

  尽管去不了,但是想去的人仍旧无数,在城市化飞跃前进的今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经济学家杜猛说:“城市化有时候是个伪命题,农村人进城,是伪城市化,因为农村人实际上是离乡不离土,这些年城市里房子建的不少,可是老百姓进不来,许许多多的壁垒挡着农村人成为城市人的脚步,他们最终还得回去。城市人到农村,也是伪城市化,因为城市人不可能成为农村人,他们在法律上没有权利获得土地,在农村的土地上盖房子。”

  谁想去农村

  想去农村的不一定向往田园生活,多是无奈而已。

  想去农村生活的人,往往不仅是因为环境好、生活舒适。杜猛说:“城市人想到农村,无非三种,一种是真的喜欢农村生活的,这种人相当少。第二种是降低生存成本低,在城里买不起房子,但农村便宜啊。第三种就是回乡的农民工,北京每年有200万人进来,但是有没有人想过,又有多少人回去?他们为什么要回去,是因为在城市里生不了根,有多少企业给农民工上保险?即便是上的,能上多久?全亚洲有20%的人没有养老保险,这20%中,中国就贡献了95%,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而且,这些农村出来打工的,即便是企业给交了保险,等他们离开了,这些保险也全都白交了。他们靠什么生活?”

  农村真的好吗

  在城市的侵袭之下,农村并非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如同那个想用一百万在农村盖别墅买汽车的网友一样,向往者对农村生活的方案充满憧憬,但是,农村真的那么好吗?

  想去农村盖房子的人,目标大多在城市周边,然而,城市周边正在经受着城市化的侵袭。杜猛说:“城市化加快,对于农村来说,可能并不那么美好,农民的地被开发商拿走,补偿点儿钱,可是失去的是生存权、发展权,他们没有保障钱花完后又如何生存?”

  其实在近几年,国家已有相对应的政策,徐逢贤说:“国家有三条基本政策,占了农民的土地,第一要付补偿款,第二要安排相应的就业岗位,第三,被占地的人,60岁以后,要发给养老金。”不过,徐逢贤也表示,政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政策能否得到执行。

  回去就解脱了吗

  从进城到回乡,无疑是进步,但这个进步,还只在想象之中。

  有人担心,城市人口转移到农村,会是对农村新一轮的侵袭。理由是:城市人本就占有多数资源,再去占用农村本已有限的资源,将是对农村更大的不公。

徐逢贤认为:“城市人倘若真的能够转到农村,益处还是大于害处的,首先刺激农村房地产市场活跃,其次带动农村的购买力。当然,目前来说,真正能够回去的并不多,效果也不明显。”

  而杜猛则认为:“和开发商拿地不一样,开发商拿地,就没有农民什么事情了,而城市人口去农村,租了农民的地,地仍旧还是农民的,农民还能够获利”。

  然而,这只是理想的状态,真正能够到农村的,还是极少数。徐逢贤说:“如果中国的人均收入能够达到八千到一万美元,也就是说中国跻身发达国家之列,那时候城市转移到农村的人数才能大幅度增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