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china”式消耗的瓷都
在中国的大中城市,总会看到亏本大甩卖的景德镇瓷器,一人高的花瓶,蓝瓷花的碗、杯子、花盆……像大白菜一样被贱卖,让人会对景德镇原本精细的想象落空。官窑烧制皇家瓷器为了保证质量,烧制--g件相同的瓷器只取四件,其余一律砸掉的历史记载,也离人们越来越遥远。
其实景德镇成为一个很糙的大瓷厂已经很久了。上世纪90年代去景德镇拜师学习制瓷工艺的陈蕾说,在那里待一天,鼻子都是黑的。当年的十大瓷厂还没关闭,隧道窑烧的是煤,整个景德镇脏得像个煤窑。现在,十大瓷厂关闭之后,当地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小作坊多如牛毛,出产着来钱快、制作粗糙的盘子碗碟、地摊艺术品,就像我们在其他城市看到的降价处理品。陈蕾说,做出来的东西很差,卖不了好价钱,同时瓷土矿资源被浪费,这就是景德镇瓷器恶性循环的产业链。
红火的小作坊里,对这些小业主来说,资源枯竭的焦虑相对于每年十几万的收入而言,显得有些遥远。如果问他们瓷土挖没了怎么办?他们会说,挖完了,就到其他县挖,江西挖没了,可以到其他省去挖,中国挖没了,可以进口啊。
2009年,景德镇进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资源枯竭城市”名单。景德镇的申报理由是:经过一千多年的大规模开采,景德镇已进入瓷矿资源枯竭期。此外,该市目前已探明的可开采瓷土储量已远远不能满足该市新型陶瓷业发展的需要,急需通过此次资源枯竭城市的申报,来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不过,也就是在2007年,景德镇还对“南陶北上”带来的投资机会兴奋不已,当时进入景德镇的建陶企业包括“乐华”“金意陶”“欧瑞特”,它们都是因为环境、资源等问题被迫从佛山迁出的。
信宜:没有玉料的“玉都”
清咸丰六年,在现在的信宜市金垌镇发现了南玉矿,由南方玉加工而成的龙船、玉碗、玉屏风一直是南方人中意的摆设。上世纪90年代,随着玉石加工业的繁荣,信宜“玉都”的名声流传开来。但是最近几年,由于本地玉料的枯竭,大部分的企业都在加工产于辽宁的“丹东绿”,以致信宜市ZF在打造“玉都”这张名片时,多少有些尴尬。
2001年,国营的南玉矿破产之后,周边的矿山后来被翻了好几遍。附近的农民从各种途径开始积攒玉料。晚上还活动着一些偷矿贼。谁囤了更多的玉料,谁就拥有更多的发财机会:从2007年开始,矿上就再也翻不出玉料了。现在信宜人手里的存料大概在两千吨以上。“如果大家都省着点用,大概电能用上三五十年。”信宜市民间玉雕艺人陆克列这样说:他自己存了二三十吨:“做十年应该没问题,做完这十年就退休了。”
2005年,在信宜的水口镇新发现了南玉矿,一度让人以为南方玉在当地起死回生了,但是水口镇这个矿加工出来的玉有很多裂纹,可以做假山,但无法加工成玉碗、屏风,而且成色上与“南方玉”有差距,总体偏黄,后来在北界又探明了一处矿源,玉石颜色还是偏黄,往下深挖39米,其中有些玉料还可以用。但是那样开发成本就很高。
南玉工艺总公司(原来的“信宜市工艺厂”)是信宜最大的玉厂。1997年,广东省ZF祝贺香港回归的礼品大型玉雕“一帆风顺”就是由该厂承制的,曾令信宜名噪一时,厂长吕雪亮说:“如今玉都的玉石加工业也不算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不过能解决不少人就业罢了。”
宜兴:没有紫砂的紫砂壶产地
张万明收藏了20多年的宜兴紫砂壶。这几年去宜兴找壶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当地卖泥料生意的好过卖紫砂壶的。过去几十块钱的泥料,如今卖到七八千。紫砂作为江苏宜兴特有且不可再生的资源,面临着枯竭的问题。
2007年,宜兴市ZF开始限制对本地紫砂采矿权的审批,以保护本地的经济支柱。现在就业吃紧,很多宜兴的年轻人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回到老家学制壶技艺,在宜兴陶艺网工作的魏二进说,“本科毕业做个两三年就能拿到职称”,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受过教育的本地年轻人能够回到古老的产业,对于本地的传统手艺来说是件好事,但他们同样要面对泥料用一天少一天的困境。
一般宜兴的制壶艺人都会囤积一些紫砂在家中,很多可以做上二三十年。有些世代做壶的手工艺人甚至存着祖先留下来的清代的泥料。ZF的限制开采令,就目前来说还没有给他们造成多大影响。宜兴本地原有的泥料收购商也囤积了不少,不至于造成泥料短缺。
“但是现在紫砂总的存量少了,好的泥料的确比较难找。”宜兴紫泉居工作室的工艺美术师张汉军这样说。紫砂壶的价值主要从“料、工、款”这三方面去考量,其中的“料”便是泥料。泥料的好坏决定了泡出来的茶是否具有“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的境界。作为紫砂壶收藏家,张万明收藏老壶的依据便是泥料。张汉军说:“不同批次的泥料都是不一样的。可能有某一块的存量特别少,用完了便绝迹了。”
失去特产的中国名产地
安徽歙县的歙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以其稀世的石质而闻名,但是目前老坑矿料越来越少,工艺传承也青黄不接。
广西龙州的枧木砧板:原是传家的传统的厨具,枧木生长缓慢,从物种保护的角度看,可能消失。
内蒙古巴林右旗的巴林石:随着其他地区玉矿的枯竭,巴林石的价格飞升,有媒体报道三块巴林石方章换得一百八十平方米楼房,但也面临着越挖越少的困境。
浙江青田县的青田石:该县被称为“中国石雕之乡”,青田石是首选的印材,优质的叶蜡石已接近枯竭。
浙江昌化的鸡血石:鸡血石是“印石三宝”之一。上世纪80年代之后,昌化鸡血石的资源日趋减少,让其成为印石中的抢手货。
广东肇庆的端砚:“四大名砚”之首,有“一石千金”之说。近年来,端砚的石材资源也在不断萎缩,为了保证端砚不至于在某天突然消失。当地出产石材的坑洞已被封闭。
河南南阳市的独山玉:独山玉是中国的四大名玉之一,为河南南阳独有。现在一山一证限量开采,但盗采之风屡禁不止。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的洮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受引洮水利工程的影响,许多洮砚石材将永沉河底,导致甘肃洮砚价格大幅上升。
新疆且末县的和田玉:和田玉是群玉之首,在中国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主要产于新疆和田地区,其中,且末县的产量占百分之七十,利益驱动下的长期盲目开发,让和田玉资源遭到破坏。
山西蓝田县的蓝田玉:蓝田玉在宋代便闹过玉荒,现代蓝田玉与古代蓝田玉的质地相差了很多,该县的手工艺人目前主要用外地的玉料。
湖南浏阳的菊花石:菊花石产于浏阳永和大溪河底石岩之中,生成于两亿多年前,这种石像菊花一样,艺人便利用这种花纹雕刻出各种不同样貌的菊花石雕。但是二三十年后菊花石也面临枯竭。
吉林长白山野生人参:过度采挖以及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让长白山野生人参越来越稀少,目前市场上所售卖的多数是人工栽培的。
台湾澎湖县的珊瑚:台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珊瑚产量占全世界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澎湖县是重要产地,珊瑚的生长缓慢,因跟不上采捕速度而日趋枯竭,现在澎湖的珊瑚已停止开采。
郑州东郊的凤凰台釉米:清朝时曾作为贡米,但目前由于灌溉的泉水枯竭。再加之品种退化,真正的凤凰台釉米已没有了。
欢迎光临 仙来居伴奏网 (http://64.32.13.156/)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