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来居伴奏网
标题:
房子的记忆
[打印本页]
作者:
sunbinglu
时间:
2006-5-18 19:50:33
标题:
房子的记忆
随着一声『
富神爷爷到
』,从天上掉下一滴甘露正好落在你的嘴唇上!
你在恍惚中看见了3两黄金。
房子的记忆2006-05-16 16:52:52 来源: 网易社区 作者:忧郁红颜 网友评论 0 条 房子是一种记忆,对时代、对民俗、对那些曾经进入她心灵深处的主人以及未曾涉及她却心有灵犀的往来过客,房子就是一个流逝的岁月的里程碑,在穿越她的时光和走过她人的心里,永远是熠熠闪烁的群星。
听母亲说,我出生没多久就搬进了新盖的瓦房。那也是父母被下放到农村的第十个年头了,所以对家乡房子记忆的开始,是快七十年代后期了。那时候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土房,用“胡基”砌的,房顶铺的也是小块的青蓝瓦,窗户是用木头做的小方格,简单朴素,夏天不热、冬天也不咋冷。盖房前,请左邻右舍帮忙在地里打“胡基”,家乡也就有了“灰打不了墙、女养不了娘”这一说,准备好足够的材料,然后再是一些上房顶的木椽、大梁和小青瓦,土地不仅提供给父老乡亲们了口粮,而且也给了他们住房最直接的来源基础。
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不论是否能引领时尚,傲立潮头,他始终在发展和变化中寻求着适合自己的落脚点。房子也是一样,在一个时期必须有她的多方位平衡点,美观、舒适、符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等等多方面因素。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在盖房子的时候已经用砖把窗户和门包了起来,比原来的土房看起来美观多了,有的也用砖铺了地面,西北本来就是一个多风、多土的地方,这样显得干净了许多。
然而这种流行很快就被时代的发展所淹没了,改革开放的风一吹,房子也没有忽略信息的接受,有的家庭直接用砖一砌到底,我家乡叫“一砖匝(读za一声)”过去的土经过窑一烧成了砖,虽然附加值多了,但看起来好看不少,瓦也换成了大而厚实的积瓦,而且砖和瓦都是桔红色,色彩明艳,虽然有点土俗,但在当时一切事物都蓬勃发展的时候,这也不失是一种农村建筑的流行,虽然夏天热了点,但至少比土房和土砖混合的房美观好多,人们在追求潮流的同时思想变的也好象懒惰了。
房子记录了社会的发展,房子的材料、模式、风格一样是一种脚步的写照。一扇打开的门,迎来的是千万种思想,百花齐放顺理成章,但万变不离其宗,家乡农村房子的变化始终脱离不了古老遗留的传统和对大环境的要求,一般直直的三间,没有多大改变,厨房和厕所都是单独在前后院建,变化着的只是是外表。
进入九十年代后,家乡房子变的坚固、洋气多了,几乎都是二层的楼房,贴着瓷砖,地面有的是水磨石,有的是地面砖,还是那种三角的屋顶和红色的积瓦,乡亲们也在意识和习惯上默默的改变和配合着时代的发展。
走过岁月,仔细想想家乡房子的变化,总是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感发,从来没有人有意的去改变屋子里面的结构,做到切合实际,家乡冬天是没有任何取暖设施的,为什么不从改变内部结构和布局上增加这点呢?地面的用材是否适合农村的现实?很多很多……
房子给了土地上人们世世代代的身心表象的归属,家乡的父老乡亲也在一点点的给予房子应有的价值,相得益彰才是人和房子的根本!
留在未来的我们的记忆里的会是日臻完美的家乡黄土地上的房屋吗?我常常这么想。
作者:
TOM810820
时间:
2006-5-19 10:07:51
是啊,是啊.不错,支持...........................
欢迎光临 仙来居伴奏网 (http://64.32.13.156/)
Powered by Discuz! X2